5月10號清晨,家住孟莊雞王村的王老先生被救護車緊急送往我院搶救。入院時,王老先生面色青紫,呼吸暫停、意識喪失、生命垂危,情況非常危急。經在我院ICU搶救,病情穩定后轉入內三科繼續治療。病愈出院后,患者女兒特地給ICU和內三科送來錦旗,反復表達著感激之情。
王女士說,她的父親今年69歲,體重接近200斤。睡覺一直打呼嚕,我們都以為是他睡的香。誰知道這次睡著睡著竟叫不醒了。這次多虧了咱們醫生護士給力,給找到了病根兒,否則真不敢想象啊。”
ICU鄭國平主任介紹說:“恰恰是這個睡著睡著就叫不醒,非常值得注意。”因為患者體型肥胖,又慣于打呼嚕,結合患者來院時的癥狀,當時懷疑患者可能是“睡眠呼吸暫停癥”,后在內三科住院時,主任醫師秦建嶺、主管醫生付政平經過觀察監測,發現王老先生在睡眠中確實多次出現呼吸暫停。而這正是導致出現上次危機狀況的根本原因。
“通俗地說,睡眠呼吸暫停就是在睡眠時發生的呼吸暫時停頓的現象。呼吸暫停的定義是,口和鼻氣流停止10秒以上為一次呼吸暫停,在一夜7個小時的睡眠中,呼吸暫停發生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紊亂指數超過5次以上,如果發現白天有乏力、嗜睡等癥狀,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付政平醫生說。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可導致心腦血管病
付政平醫生介紹,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最常發生在中年以上的人群中,中小學生的肥胖者也會出現此病,而且導致孩子白天嗜睡、精神不集中、反應遲鈍、學習效率下降。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是由于睡眠期間反復出現呼吸暫停,從而引起體內缺氧和二氧化碳堆積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變的臨床綜合征。它不但破壞睡眠,引起白天嗜睡、乏力、記憶力減退,而且可導致心肌梗塞、腦出血、腦血栓、頑固性高血壓、冠心病、精神異常、肺心病、呼吸衰竭、焦慮、抑郁等,導致生活質量嚴重下降。”付政平說。
由于本病發生的方式特殊,均在睡眠時發病,因而常被患者忽略,常常是以其它病來就診,如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情緒障礙、口干、咽炎等,醫生如不警惕,也容易造成漏診和誤診。另外,打鼾也是引起諸多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的司機車禍發生率是正常人的3-7倍,并占惡性交通事故的80%。
睡眠監測早發現、早確診
如果市民如出現打呼嚕、夜間憋氣,夜眠不寧、乏力、頭痛,記憶力減退、精神不集中、易怒、焦慮、抑郁等癥狀及早就醫,醫生將為患者的睡眠情況進行整夜監測。睡眠監測是確診是否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的重要途徑,醫生將根據睡眠監測結果決定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