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2日,華燈初上,雙湖廣場上的店家也陸續出攤了,整個廣場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在吃穿用行各色攤位中,有一個攤位顯得與眾不同。只見攤主們一身孔雀藍制服,身上的反光條在夜色中更顯矚目。他們的”商品”更顯特別,不僅有模型人偶,還有一些急救設備…

原來他們是河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的醫護人員,今天擺攤不賣貨,而是要教“救命技能”。將應急救護培訓工作融入“地攤經濟”,為夏季乘涼購物休閑的廣大群眾送去應急救護技能現場直播。
02
急診科醫護人員跪在模擬人的身前,演示起了成人心肺復蘇的流程,他側趴在模擬人的心臟部位,有節奏地念著“1001、1002、1003……1007,心臟呼吸停止,馬上進行胸按壓……”

演示完流程后,醫護人員又開始講解急救要點,吸引了不少市民群眾駐足圍觀并上前體驗。

與此同時,來往的廣大市民講解心肺復蘇黃金4分鐘的意義,指導群眾掌握心肺復蘇術,講解心臟驟停的急救流程,醫護人員還現場解答市民群眾現場提出的健康問題,忙的不亦樂乎。
講授心肺復蘇的急救技能以外,河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醫護人員還針對兒童及成人發生氣道梗阻的情況下,現場教大家學習“海姆立克急救法”。

現場模擬演示很快吸引了眾多社區居民圍觀。一歲以內的小寶寶及一歲以上兒童、成人如果被瓜子、花生米等堅果卡住,如何進行家庭急救?如何開放氣道?如何用力拍擊?肥胖病人、孕婦遇到類似情況如何進行自救?

大家一邊聽醫護人員講解,一邊跟著護士們學動作,當講解結束后,一些寶爸寶媽迫不及待地上前用模擬嬰兒親自動手實踐。護士們手把手地教、耐心地講解,這個看似很復雜的急救法很快就學會了。

“攤位”旁邊圍觀的群眾聽的認真、看得仔細,科普“擺攤”叫好又叫座。
03
據急診科專家韓大明介紹,我國每年有50多萬人死于急性心臟驟停,平均每分鐘就有人因此倒下。心臟驟停發生后的4-6分鐘為急救黃金時間,然而由于絕大部分心臟驟停的情況發生在院外,急救成功概率極低,因此普及急救知識意義重大。
為了提高廣大群眾急救知識和技能,河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長期堅持深入高校、社區、建筑工地、農村,開展各類急救知識培訓、講座,面對面講,手把手教,將急救知識送到學生、居民、群眾身邊。
相較于傳統的宣傳方式,“擺攤”科普形式更接地氣,更容易讓市民群眾接受和學習。大家通過親自參與心肺復蘇的操作,學會心肺復蘇技能的速度,會比基于理論快得多,也不容易遺忘。“總之什么方式群眾們更喜聞樂見,我們就把科普培訓課堂搬到哪里去!”
04
心肺復蘇小課堂
胸外按壓是影響心臟驟?;颊呱孀钪饕囊蛩?。許多施救者不能達到用力按或者快速按的效果。然而,高質量的胸外按壓能確保最大的機會挽救生命。胸外按壓應始終保持在100-120次/分,并且深度為5-6公分。按壓低于100次/分將不能足夠將血液泵入腦、心及其他器官,而按壓快于120次/分將不能夠給心臟足夠時間進行充盈,這就會減少心輸出量。類似地,按壓深度超過6公分會增加損傷的風險,但按壓深度不夠5公分將不能足夠擠壓心臟產生充足的血液流動。
對于心源性心臟驟停,胸外按壓始終先于人工呼吸。施救者為未經訓練的非專業施救者,或者施救者不愿意實施口對口人工呼吸,可實施單純胸外按壓式心肺復蘇,按壓頻率為100-120次/分,深度為5-6公分。
為了進行胸外按壓,請進行以下操作步驟:
將患者置于堅硬的平面上
移除或解開患者頸部及胸部區域的衣服
觸及胸骨末端[A]

02
將一只手的手掌根置于胸骨下半部(此處即為胸部中央),我們經常聽說將手放在兩乳頭連線中點,看起來位置很好,但實際尤其是女性這個位置是有很大爭議的,AHA指南也沒有建議在此位置。胸骨下半部或胸部中央是最準確的描述。
避免將手掌根放在胸骨的末端(也就是劍突),因為在此處進行胸外按壓可能會損傷肝臟,造成內出血。劍突在位置如下圖所示:

03
將另一手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手指相扣扣緊[B]

04
垂直向下以100-120次/分的頻率進行胸外按壓,深度為5-6公分[C]


在每次向下按壓之間確保胸廓完全回彈,但保持與皮膚接觸,不要彈起或倚靠在患者胸部。

胸外按壓通常是比較累人的,如果有其他人在場,記得換人;注意觀察按壓者的按壓質量,做出鼓勵,當出現疲勞時及時換人。
雖然按壓深度要求5-6公分,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按壓深度并不夠,現實條件下施救者并不能準確估計按壓深度,不能過于強調按壓太深對患者造成潛在損傷的危害,所以指南推薦用力按、快速按。
人工呼吸
心肺復蘇期間給予人工呼吸有助于向肺內提供氧氣。氧氣則隨著胸外按壓時的血液流動而分布至腦及其他重要器官。最好的人工呼吸方式是通過面罩。但口對口人工呼吸也是可以的。正確的給予人工呼吸將可以使人體胸廓抬起。這里我們介紹適用于現實環境中的口對口人工呼吸。
在人工呼吸前,你需要做的操作是打開氣道。
為了打開氣道,你需要進行以下操作步驟(仰頭提頦法):
一手置于患者的前額[A]

將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下巴的骨性部位(下頜骨的拐角附近)[B]

溫和的將頭向后傾斜并且同時抬起下巴[C]

02
接下來你將要開始對患者進行人工呼吸。按以下操作步驟進行:
保持患者氣道處于開放狀態(就是上面提到的方法),捏住鼻孔使鼻孔關閉[D]

自己深吸一口氣,將你的嘴巴包住患者的嘴巴(有條件時進行個人防護),平和的吹一口氣(注意不要用力吹),只要吹氣1秒鐘,在吹氣過程中觀察患者胸廓有無抬起。

按上法再吹一口氣,時間為1秒鐘。
注意!
如果吹氣后患者的胸廓沒有抬起,請讓他的頭部恢復正常位置,然后再次通過仰頭提頦法開放氣道,并再次進行人工呼吸,要確保胸廓抬起。開放氣道及人工呼吸的時間(即胸外按壓的中斷時間)不要超過10秒。如果胸廓10秒內不能抬起,應該繼續進行胸外按壓。
05
氣道梗阻小課堂
那么遇到異物卡住氣道的時候到底該怎么辦?
第一步,判斷氣道是否被完全阻塞。
氣道完全阻塞后,人會無法呼吸或者呼吸極其費力、無法正??人?、會因缺氧而臉色變紫。反之,如果呼吸正常、還能咳嗽,就說明氣道沒有被完全阻塞。
如果氣道沒有完全阻塞,可以鼓勵窒息者通過咳嗽排出異物;如果發現氣道已經完全阻塞了(呼吸困難、不咳嗽、臉色變紫等),就需要采取下面這種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是一名美國的外科醫生,他發明的這種急救方法被證明對于氣道梗阻來說很有效,因此被廣泛應用。它的原理是增加腹部和胸部的壓力,從而將進入氣道的物體擠出。
那么海姆立克急救法到底怎么操作?
1.仍然需要強調的是,海姆立克急救法適用于氣道完全阻塞的人,這些人具體表現為無法咳嗽、呼吸困難、臉或肢端發青發紫。
2.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法之前不要忘了先讓旁邊的人撥打120,請求專業幫助。
3.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具體操作:
施救者站在窒息者身后,將窒息者雙腿分開形成一個三腳架形;
從背后環住窒息者,手放在窒息者的腹部(胸骨以下、肚臍以上);
雙手握拳,拳心向內向上擠壓窒息者的腹部,如圖示。注意擠壓要快速有力,可以迅速擠壓5次看窒息者的反應。
如果急救有效的話,窒息者會咳出氣道中的阻塞物。
注意事項
1.如果窒息者是1歲以上的孩子,用力要輕些。
2.如果窒息者失去意識,需要進行心肺復蘇。
3.如果是1歲以下的孩子窒息,需要采取另一種姿勢:
● 把孩子抱起來,一只手捏面部兩側的同時托住后頸部,使孩子面朝下,另一只手拍背5次,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 如果無效,把孩子翻轉,使孩子躺在堅硬的地面或床板或放在搶救者的大腿上。搶救者以兩手中指或食指,沖擊壓迫胸部,動作需要輕柔但快速,按壓5次后觀察孩子的反應。
當然,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好的方式。尤其是對于家里有小孩的家庭,注意喂飯時要慢、量不要過多,不要喂有核的和過于堅硬的東西。此外還要看管到位,防止孩子玩鬧時將異物塞入口中。